钟正生:出口超预期反弹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钟正生经济分析 Author 平安首经团队
作者:钟正生/张璐(钟正生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)
核心观点
事件:2022年5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为16.9%,进口同比为4.1%,贸易顺差为787.6亿美元。
1、国内疫情冲击对于进出口的影响明显减轻,企业生产、物流环境均有所改善,此前积压的外贸订单开始陆续发货,叠加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,出口情况明显改善,进口亦有所回暖。
2、分产品来看,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我国出口的拉动较4月疫情前明显提升。机电产品当月同比增速回升至9.6%,对我国出口同比的拉动达到5.5%,较4月的0%有明显改善,但低于3月的6.7%。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恢复情况较好,对我国出口的拉动由4月的1.1%回升至3.3%,高于3月的1.8%。而4月中下旬开始,前期强势的人民币汇率转为快速贬值,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度跌至6.8以上,帮助提高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除以上两类产品外的其他产品对我国出口的拉动由4月的2.8%升至5月的8.1%,高于3月的6.1%,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背景下,农产品、钢材、成品油等产品出口金额均有增长。
3、分国别或地区来看,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尚未恢复至本轮疫情前水平,但东盟等地区对我国出口的拉动明显回升。其中,5月美国、欧盟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分别为2.7%、3.1%,均低于3月,侧面反映出海外发达经济体经济趋于下行、商品消费需求开始回落。不过,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速大幅反弹至3.9%,明显高于3月的1.6%,为疫情以来新高,主因近几个月来东盟主要国家国内需求仍然较为旺盛。同时,近年来我国对东盟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迅速增长,东盟对我国出口拉动的增强可能是5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复苏的“另一面”。
4、进口方面,内需恢复仍然较弱,5月进口反弹乏力。国内疫情冲击减弱后,需求端恢复慢于生产端,5月进口的弱势反弹亦印证了这一点。分产品来看,5月进口的小幅回暖主要由天然气、原油等大宗商品拉动,以及医药材对进口的拉动由负转正。价格因素仍是部分产品的进口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。
5、总的来说,5月以来,国内疫情对出口的影响开始减弱,生产、物流环境均有所改善,叠加前期外贸企业已有较多积压订单、人民币汇率有所调整,我国出口增速出现明显反弹。同时,基数效应也起到了一定作用。不过,从分项数据来看,我国出口仍然面临“隐忧”:一是,海外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仍在回落。二是,其他外向型经济体生产能力恢复,使得我国出口市场份额面临回落压力。三是,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有赖于价格因素支撑,而出口数量已开始呈现负增长。
2022年5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为16.9%,较4月3.9%的同比增速明显回升,远超预期的7.3%;同期,进口同比增长4.1%,亦好于4月的0%,但仍未恢复至年初的增长水平;贸易顺差为787.6亿美元。总的来看,国内疫情冲击对于进出口的影响明显减轻,企业生产、物流环境均有所改善,此前积压的外贸订单开始陆续发货,出口情况明显改善,进口亦有所回暖。
分产品来看,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我国出口的拉动较4月疫情前明显提升。其中,机电产品当月同比增速回升至9.6%,对我国出口同比的拉动达到5.5%,较4月的0%有明显改善,但略低于3月的6.7%。主要机电产品中,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“出海”,汽车相关产品出口数量、金额均保持较高增速,5月汽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33.5%,金额同比增长46.7%。另外,集成电路、通用机械等机电产品5月出口增速同样较快。不过,在美国等海外经济体房地产市场降温后,家电、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等地产后周期产品出口依然较为乏力,5月我国家电产品出口金额同比下降8.3%,跌幅较上月进一步加深。
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恢复情况较好,对我国出口的拉动由4月的1.1%回升至3.3%,高于3月的1.8%。具体来看,箱包、鞋靴等产品5月出口增速均在40%以上,服装、玩具等产品出口亦有20%以上的增长。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的回暖可能部分受益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:朱孟楠、金朝辉(2022)研究发现,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可替代性较强、需求价格弹性较高,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造成明显影响,而4月中下旬开始,前期强势的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贬值,5月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度跌至6.8以上,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不过,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样受到海外地产市场降温的影响,5月我国家具出口金额同比仅增长0.3%。最后,除以上两类产品外的其他产品对我国出口的拉动也明显回升,由4月的2.8%升至5月的8.1%,高于3月的6.1%,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背景下,农产品、钢材、成品油等产品出口金额均有增长。
分国别或地区来看,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尚未恢复至本轮疫情前水平,但东盟等地区对我国出口的拉动明显回升。其中,美国、欧盟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分别由4月的1.5%、1.2%升至5月的2.7%、3.1%,但二者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均低于3月,侧面反映出海外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、需求开始回落。不过,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速大幅反弹至25.9%,东盟对我国出口的拉动由4月的1.2%升至3.9%,为疫情以来最高值。近几个月来东盟主要国家制造业扩张较为平稳,制造业PMI均处于50的荣枯线之上,或表明其国内需求仍然较为旺盛。不过,5月中国香港对内地出口继续形成-1.0%的负向拉动,恢复不及预期。
东盟对我国出口拉动的增强可能是5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复苏的“另一面”: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占比较高的纺织制品(对于HS编码第11类)为例,我国对七个主要东盟国家(不包含文莱、柬埔寨、老挝)的纺织制品出口近年来迅速增长,2021年同比增长23.4%,远高于对美国、欧盟的2.1%、-11.9%,出口金额仅次于美国、欧盟。而今年1-4月,我国对七个主要东盟国家纺织制品出口金额已超过欧盟,仅略低于美国。
5月以来,国内疫情对出口的影响开始减弱,生产、物流环境均有所改善,叠加前期外贸企业已有较多积压订单,我国出口增速出现明显反弹。同时,基数效应也起到了一定作用:2021年5月出口同比两年平均增速为11.0%,明显低于当年的平均水平;从环比来看,2021年5月出口环比增速仅为0.1%,是2014年以来的最低值。
不过,从分项数据来看,我国出口仍然面临“隐忧”:一是,海外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仍在回落,5月美国ISM制造业PMI初值环比下滑2.2至57.2,为2020年6月以来最低值;欧元区制造业PMI同样环比下降1.1至54.4,为2021年以来最低值。5月欧美对我国出口的拉动恢复较慢,家电、家具等地产后周期产品出口增长乏力等均指向这一点。二是,其他外向型经济体生产能力恢复,使得我国出口市场份额面临回落压力,在4月保持较高增速的基础上,5月韩国、越南出口增速依然达到21.3%、17.2%,均高于我国。三是,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有赖于价格因素支撑,而出口数量已开始呈现负增长。
内需恢复仍然较弱,5月进口反弹乏力。国内疫情冲击减弱后,需求端恢复慢于生产端,5月进口的弱势反弹亦印证了这一点。分产品来看,5月进口的小幅回暖主要由原油、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拉动,医药材对进口的拉动由负转正。并且,价格因素仍是部分产品的进口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:观察21种主要进口商品的量、价情况可以发现,5月多数产品进口数量同比下降,钢材、汽车、液晶面板等产品进口数量下滑超过20%。但从价格方面来看,5月仅有铁矿砂及其精矿等三种商品进口均价回落,原油、煤及褐煤、肥料、天然气等商品进口价格同比增长超50%。
——————